会员您好,中国雕塑学会欢迎您!  [登陆]
会员官网 MEMBER ZONE
王 雷Wang Lei
http://wanglei.csin.org.cn
我的文章My Publications
范迪安先生在“爻-王雷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展览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王 雷

首先很高兴王雷的新作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年轻一代的艺术家在馆里举办新作展,这是不常见的。我想先说两层意思,一是这个展览策划得非常好,策展人吴洪亮先生策划的主旨很明确,侧重从社会学的角度选择有机的系列作品,解析艺术家创作的奥秘,同时在展览的实施上形成引人入胜的空间。第二层意思是王雷对过去一年来的创作做了简明但又十分清晰的介绍,这让我们更多的从艺术批评、艺术评论的角度来贴近他的作品,特别是他的创作思维和艺术观念。今天研讨会到会的各位都是对中国当代艺术进程、走向和许多重要艺术现象做过长期研究的同仁,我相信这个研讨会将以王雷展览为契机,探讨中国当代艺术自身的位置、价值以及自身的艺术方法论等等话题。

我曾经看过王雷此前的作品参加的许多综合性展览,包括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和在台湾举办的海峡两岸当代艺术展,也包括在杭州的国际纤维艺术展。我觉得通过这次个展,对他的艺术观念特别是对他的艺术朝向纵深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我认为2013年他的创作系列可以称得上一个创作计划,是有构思、有意图、有做法、有步骤的一套创作计划,不仅仅是为了制作出一些作品,而是艺术观念的进一步清晰,也更集中地形成了个人的阐述,这是他艺术发展的表现。我们通常讲,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到今天,应该在表现社会现实上更有针对性,从自身的传统语言上找到更多的支持。王雷难能可贵的就是在这两方面都很自觉很清醒,一步一步的积累他的经验。他的作品在每次展出之时都会给人一种惊异感。这是由于他对纸材料的转换,纸的造型特别是纸的结绳超过了人的日常认识和经验,在语言和形态上给人强烈的惊异感。随着对他作品的阅读,我们自然而然会看到他在语言表象后面所思考的与现实关联的东西。这里,我谈两点想法:

一、当代艺术方法论问题。这次展览的题目是“爻”,这个字就是远古时代的结绳。古人用结绳的方式记录天象,在当时,天象是人事的主宰,所以《易·系辞》中说:“道有变动,故曰爻。”又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可见结绳的意涵十分丰富,通过记录天象形成对规律的认知,并且传递具有权力性的信息,通常认为后来的卦象就源于此。结绳也是为了交流,在记录世界的同时也论证一个世界的存在。所以“爻”这种古老的编织传统包含了对世界的态度,由自己的角度作出对世界的记录,但这种记录又有一定的公约性,因为它是可以传递交流的。王雷抓住这样一种元素,来进行他的转换,很有自己的智慧,我也要评价吕胜中先生教学中的方法,王雷授业于吕胜中,今天在座的邬建安等也出自吕门,都是非常有活力又有持续创造力的艺术家,吕胜中先生的教学有一套“吕胜中语法”,他们得益于此,都在当代艺术的方法论上进入了堂奥,我觉得这对中国当代艺术来说很重要。当代艺术应该更多建立一种新的综合知识基础上的方法论。二、“物”与“境”的关系问题。显然,“物”是任何视觉艺术创作都不能脱离的,艺术的媒介首先是材料的物质属性,但这个“物”还值得我们来探讨。即将在中国美术馆开幕的国际新媒体艺术三年展将聚焦于“物”,展览的题目叫“齐物等观”,学术研讨会的主题是“以物之名”。展览旨在提示在今天的新媒体、科技媒体发展的时候,不要一味的被不断更新的科技媒体牵引着走,反过来应该是通过科技媒体的启发使我们对各种各样的物有新的体认,我们要回到东方的、中国的对“物”的观念中来,中国人向来把“物”看得很重。“物”既是物质的“物”,同时也包括世界的运行规律、方式和逻辑,艺术家在运用“物”的时候,应该包括他对物质当下存在的一种反观。我觉得王雷用的这些物质材料,把每天的报纸,不同的类别作为一种媒介,其实他是把物和信息联系在一起,信息在他的手上也是媒介,所以我觉得与其说他是用报纸作媒介还不如说他是用信息作媒介。这个信息有很多,恢恢天网中无所不在,但又必须要有物的载体,王雷的智慧之处就是在这两者之间能够很好地打通起来,打通起来还不够,还要表述说明,他抓住了意境的“境”,“境”也可以说是上下文,也可以说是文化空间。总而言之,它是一种交往方式的存在。由“物”到“境”,王雷在“物”与“境”这两个很重要的当代艺术的命题上给我们拓宽了眼界,我感到收获很大。

范迪安(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页数: 共 1/1 页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 没有了哦 下一篇>>> 《始于编织 至于编织(文/吕胜中)》
中国雕塑学会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