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尧先生在“爻-王雷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展览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王 雷
大家上午好!其实洪亮用不着让我代表主办方之一来发言,因为在这整个青年艺术家推介计划中我们是搭档。但既然来了,我就把我对王雷作品的看法作一个表述。 我觉得王雷作品的核心实际上是两点,一个是纸,一个是手工的编织。 刚才范馆长也强调了纸这个材质。其实在我们雕塑界使用纸的艺术家不少。比如中国美院雕塑系有个纤维工作室,王雷也参加过他们那边做的纤维三年展。当年有一个叫黄燕的女孩大量使用纸,做成整个女孩的房间。但王雷使用的纸是报纸,这是一个不同的点。 然后是手工编织。编织也是一种比较多见的构成方式。我还是先举中国美院这个例子。雕塑系的纤维工作室一直在大量使用各种的编织方式。还有一个例子是今年四川的“明天当代雕塑展”有一个获大奖的作品,她是用线不断“织了拆、拆了织”,像帕内罗帕这样一个办法来完成作品。但是王雷又有一个不同的特点——他是一个男性。 “一个男性使用报纸搓成的绳进行的手工编织”这样一个特点使得王雷会一下跳出来。如果说仅仅是纸或者说是一个女孩编织的东西我感觉就没有这么跳。王雷把这个点从语言上组合在一起形成了“第一维轴”,即“方法论上的宽度”这一维轴上具有新异性的一个点。我这个词用得保守一点,没有说“原创性”,我觉得用“新异性”更为确切,这是第一维。 第二维轴我说的是形式语言的深度。当我们的视觉被他的呈现方式所吸引以后,我们会进入一种专业性的深度观察。王雷的东西经得住这样的观察,非常耐看,不管是从很小的局部上还是整个场域性的表达,远近各种距离上都可以很细地去把握它。 第三维轴我指一种文化的高度。首先是一种性别的纠结和错位感。用手工制做的线编织钩花的服饰,那种气息会把你带到很女性生活化的现场,甚至让我联想到旧时代独守闺中的佳人把大量时间都耗费在编织的重复性工作中。但眼前的作品是一位男性当代艺术家完成的!它们给我一种反串或倒错的震撼感。这种倒错或许也是这个时代的特征。 最后是他使用的报纸这个概念。报纸的涵盖面很大,时事、政治、娱乐、信息等等,总之这个时代很多的信息都负载在报纸里面。《人民日报》、《北京晚报》、《大河报》这些庞大而不同的信息载体,被王雷用一种细腻的方式,编织成服装、口袋等生活中的实用织体,我觉得这里带出很多丰富的歧义性、可展开的空间相当大。 我就先说这么多吧。 唐尧(《中国雕塑》主编) 2014.6
|